LibreOffice炮轰微软:人为制造”格式战争”
LibreOffice在官网公开指责微软故意设计不必要的复杂文件格式(尤其是Office Open XML, OOXML),以此限制用户选择并锁定其Microsoft 365生态。
LibreOffice指出,XML本应是促进互操作性的”桥梁”,但微软通过将OOXML的XML模式设计得”复杂到成为障碍而非桥梁”,使其包含深度嵌套结构、不直观的命名约定以及大量冗余可选元素。这导致第三方软件(如LibreOffice)解析文件时面临极高技术门槛,甚至”如同噩梦” 。证据显示,微软的Excel XML规范(MS-XLSX)定义了海量复杂类型和命名空间,远超实际需求 。
微软被指控通过复杂格式强迫用户依赖Microsoft 365,并将其与Windows 11推广绑定。例如,LibreOffice以铁路系统比喻:虽然轨道(XML标准)公开,但微软的控制系统(OOXML实现)过于复杂,使其他开发者无法构建兼容”列车”,最终用户”被技术障碍挟持而不自知” 。进一步指出,微软可能”人为填充无用内容”以降低非Office软件的文件兼容性,保护其”年收入超250亿美元的市场”。
ODF与OOXML的差异
- 开放标准 vs 私有扩展
- LibreOffice采用 开放文档格式(ODF) ,遵循ISO标准(ISO 26300-1:2015),结构透明且无专有扩展 。其”扁平化”XML设计便于生成和解析,类似网页代码 。
- 微软的OOXML(.docx/.xlsx)虽标榜开放,实则包含大量私有扩展。显示,其规范中定义了众多仅适用于Excel的复杂类型(如数据透视表扩展),破坏互操作性。
- 安全性隐患
微软为保持向后兼容性,允许在”过渡性”OOXML文件中嵌入二进制数据块(binary blobs),这成为恶意代码的载体。相比之下,ODF因彻底放弃历史包袱而更安全,其XML结构可被完整校验 。
LibreOffice的指控揭示了技术标准背后的商业博弈。微软将XML模式转化为”锁定工具”的行为,不仅损害用户选择权,更阻碍数字化转型中的互操作性发展。XML本应成为桥梁,而微软却将其筑为高墙。解析OOXML需极高算力,其”命名空间处理与重复属性校验严重拖累CPU缓存效率”。前微软程序员Joel Spolsky曾坦言,完全克隆Office功能需”数千年开发时间”,侧面印证其复杂度 。尽管LibreOffice努力兼容微软格式,但复杂OOXML常导致文件在跨平台打开时出现排版错乱。讽刺的是,提到微软自身也难解决版本间兼容问题,证明其设计存在根本缺陷。
官方檄文:https://blog.documentfoundation.org/blog/2025/07/18/artificially-complex-xml-schema-as-lock-in-tool/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