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确保今天创建的文档在几十年后依然能够被读取和使用,已成为档案管理、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核心挑战。文档基金会(The Document Foundation)在官方博客文章中强调,长期数字档案保存必须超越厂商锁定的专有格式,并呼吁采用开放文档格式(ODF)作为可持续存档的基石。

专有格式风险

专有格式的核心问题在于“黑箱”——其内部结构不公开,完全由单一厂商控制。一旦该厂商停止对旧版本的支持,或修改格式规范,旧文档便面临技术性报废。那些看似方便的.doc、.xlsx等格式,很可能在软件升级或厂商策略变更后变成一堆无法解析的乱码。

相比之下,开放文档格式(ODF‍ 作为由OASIS维护、并通过ISO/IEC标准化的开放标准,其规范完全公开,任何组织或个人均可自由实现。这意味着即使原始软件消失,只要有标准文档,未来仍能开发工具读取内容。

ODF如何保障长期可读性?

  • 公开透明的规范
    ODF的每一版标准(如ODF 1.3)都公开发布,确保任何开发者都能准确理解其结构,无需依赖特定厂商。
  • 强向后兼容
    2005年创建的ODF 1.0文档,至今仍能在兼容ODF的现代软件中打开,不会因版本升级而丢失内容。
  • 多厂商实现
    LibreOffice、Apache OpenOffice等多家厂商的办公套件均原生支持ODF,用户不必绑定某一家供应商。
  • 与PDF/A互补
    对需要固定版式的最终文档,可转换为PDF/A进行归档;而对仍需编辑的文档,ODF保留了完整的可再编辑性。

文档基金会建议所有涉及长期保存的机构——包括国家档案馆、图书馆、大型企业与公共管理部门——立即在政策与实践中优先采用ODF,并逐步淘汰那些封闭、易变的专有格式。

消息来源:https://blog.documentfoundation.org/blog/2025/11/07/long-term-archiving-with-odf/